《定解宝灯论》阅读分享之四:
“声缘证二无我耶”
这是我所选读的第四个问题:“声缘证二无我耶”。
《定解宝灯》七个问题中,这一个说及小乘佛法的问题。“声缘”即是指声闻乘、缘觉乘。一向修学佛法的行人,都将这二乘称作小乘,相对于菩萨乘为大乘。
《定解宝灯释》亦认为藏传佛教对于这个问题的辩论比汉传佛教多。我在第一次阅读《定解宝灯释》时就奇怪,为何会有一个这样的问题?事实上很多汉传佛教的修行人,很少提及小乘佛法的内容,参考的文宪不多。又或者一般汉传佛法修行人认为“唯有一佛乘,方便说有三”,都认为小乘其实是佛法的一支,与自宗没有太多相通的地方,也就少说关于小乘的内容。不过一般民间佛教徒对于求取神佛保祐时,很多时都祈求罗汉。因而很多佛寺,都有供奉十八罗汉,甚至一百零八位罗汉。此又可以说是民间信仰中,对于大小乘有着什么分别,都不注重,只注重祈求对象的保祐。
所以藏传佛教,尤其是西藏密宗,对于研究小乘佛法所证悟的内容产生辩论,也是一个很好的课题,作为佛学学者或修行人一点理论上的补充。
《定解宝灯释》将藏密不同派别的观点归纳为二个,即是认为“声缘”行人(一)已证人无我,丝毫没有证法无我。(二)已经圆满证悟人无我及法无我。(三)已证人无我,法无我证一部份。
第一点,依麦彭仁波切的观点:“未证、圆证、仅证自相续法无我这三种观点既不符合教证也相违理证,因此并不合理。既然如些,自宗对这一问题是如何承许呢?自宗认为,不论自相续还是他相续,声闻已圆满证悟人无我,而法无我也已证悟一部份。”麦彭仁波切认为:“所谓的我是依靠蕴聚成立的,也即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蕴,依靠它们或其中一者的聚合,人们将之称为我……而“我”其实是依靠五蕴聚合假名安立的……五蕴也属于法的一种,若已证悟人我为空性,为何属于法我空性的一分不能证悟?”
麦彭仁波切在驳斥上述第二点时说:“声闻缘觉已经证悟法无我,而且是圆满证悟。如此承许实在有些过甚其辞了……《现观庄严论》中说『彼由缘相门,非方便故远。』意思是说,声闻缘觉以缘相的方式进行修持,不具善巧方便,因此距离真实般若或果般若还相当遥远。”又说:“虽有经典说声缘已证一切法无我,但以此并不能代表所有法无我均已证悟,……而是指与其相对应法无我已经证悟。”如果承许这一点,即是承许二乘行人证悟与菩萨乘无有高低,麦彭仁波切认为并不合理。“声缘所证空性如牛蹄迹水,佛所证之空性则如大海水。”又说:“声闻缘觉以缘相的方式进行修持,不具足善巧方便,因此距离真实般若或果般若还相当遥远。”并且认为如果说声闻缘觉没有证悟法无我,只是口头上的一种立宗而已,是没有实义的。
而麦彭仁波切亦为自宗宁玛派立论,认为二乘人已证人无我,而法无我只证入一分。盖人本来由五蕴组合而成人身,如果说已证人无我,而法无我完全无证则不合理,五蕴身其实是“法”的一部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