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天,摊前来了一位白胡子老汉,邵康节见了,忙盛上一碗凉粉递过去,老汉接过来,三两口就吃完了,然后对他说:我没有钱。邵康节客气地说:没钱就不用给了。老汉听罢转身就走。第二天老汉又来了,邵康节说:没钱也不能饿着,你就吃吧。老汉坐下便吃,吃完抹嘴就走,连谢谢也不说,邵康节却笑脸相送。第三天,还没等白胡子老汉来到眼前,邵康节早把凉粉盛上了。这回,老汉吃完凉粉可没站起来就走。他笑着对邵康节说:我也不能白吃你凉粉,我教你读书吧。邵康节说:当然好!便跪下叩头,拜老汉为师。
从此以后,老汉每天吃完凉粉就教邵康节认字。邵康节聪明好学,不久就能自己读书,老汉更带些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之类的书给他读,日子久了,邵康节读了好多书,长了不少学问。有一天,老汉突然对邵康节说:我有病了,不能到这里来,你到我家里去唸书吧!
于是,邵康节白天卖凉粉,晚上去老汉家里学习。老汉家里虽说不远,也有四五里路,全是磕磕绊绊的山道,一不小心就会滚到山沟里去。可邵康节却天天往返,刮风下雨也不耽误。老汉叹道:这才是成大器之人啊!就把所有的好书都搬出来供他读。老汉是个山中隐士,无儿无女,与老伴相依为命,过着清贫的生活。所以邵康节还会担水劈柴,主动做些家务。
后来,老汉对邵康节说:我的病严重了,不久将卧牀不起,你要天天来给我熬药。过了几天,老汉真的不能动了。邵康节就每天晚上来熬药,熬好了端到牀前一口一口喂给老师喝。老汉的病一天比一天厉害了,邵康节干脆不卖凉粉了,整日守在牀前,又是烧水做饭,或者端屎端尿,比亲生儿子侍候的还细心周到。过了几天,老汉把邵康节叫到牀前,说:我将不久于人世。我死后你要亲自料理我的丧事。我也没啥东西送给你,墙角有两根麻杆送给你吧,日后定有用处。
老师死后,邵康节披麻戴孝,办完丧事,邵康节该回家了,就去墙角拿那两根麻杆。师母说:你拿那东西做啥,还是拿几本书吧!邵康节说:老师送我麻杆,我就拿麻杆吧!一路上,邵康节思来想去,这麻杆能做甚幺呢?可这是老师留下的,拿回家去留个纪念吧。
到了家,邵康节把麻杆往墙角一丢。麻杆忽然裂成两半,露出许多小纸卷。取出一张瞧瞧,上面写的是天干地支,他把所有纸卷打开,凑成一块,便是一本书了!
从此,邵康节每天都研究这本书,终于悟得了它的奥妙所在,能知先天来世了。据说邵康节后来写的《梅花易数》也是受这本神书的启发呢。